2017年1月18日,省一院肝胆外科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我省首例“单孔腹腔镜下后入路脾切除术”。目前,患者在接受后续内科治疗后,血小板水平已升至预期数值,并于2月4日出院。
患者是来自昆明的祁女士,现年66岁,去年12月28日,因原发性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鼻腔、牙龈出血到省一院血液科进行治疗。
据了解,8个月前,祁女士在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减少,出现全身瘀点瘀斑,刷牙时牙龈出血,并伴有头昏等症状,到省内其他医院就诊,发现患有原发性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经血液科治疗后好转出院。一个多月前,祁女士病情反复遂到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但规范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祁女士病情反复并逐渐严重,1月9日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现象。
为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血液科建议祁女士转入肝胆科进行治疗。省一院肝胆外科孙志为、唐建中主任医师为其会诊,决定尽快稳定患者血小板水平后实施脾切除手术。
1月18日,由孙志为主任医师主刀,在唐建中主任医师、费振浩主治医师的参与配合下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我省首例“单孔腹腔镜下后入路脾切除术”。孙志为主任介绍,相比传统手术、常规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下后入路脾切除术”从患者腰部打孔,只需60分钟即可完成,具有创伤小、手术路径短、用时短、出血量少、低风险、恢复快、切口美等优势,大大地减轻了患者手术痛苦,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祁女士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床行走,第三天便可恢复正常饮食。
省一院肝胆外科创新的手术方式不仅降低了外科医生手术操作难度,同时也为患者减轻了手术痛苦、手术风险,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