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省一院完成我省首例3D打印引导颅底凹陷伴寰枢脱位骨科手术
发布时间:2017-01-20 浏览量:1672 次 来源:

12月22日,正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46岁患者郑女士拿起筷子开始自己进餐。相比术前的步履蹒跚,感到身体慢慢恢复正常的郑女士感到非常开心,准备出院回家。据悉,这是省一院完成的我省首例3D打印技术引导下颅底凹陷伴寰枢脱位骨科手术。  

省一院骨科主任刘伟介绍,郑女士所患疾病,是被称为颅底凹陷伴寰枢脱位患者常合并严重的骨性畸形和椎动脉变异,相关解剖结构十分复杂,手术风险极高。“手术极易出现偏差导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

刘伟说,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复杂手术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模拟,尤其在骨科、神经外科及颅颌面外科领域。在这个手术中,刘伟及其团队通过应用医学影像交互式处理软件、3D打印等技术,制作出患者自身上颈椎的解剖结构形态的1:1实体模型,并以此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模拟手术操作,在获得个体化数据后再进行实际手术操作,明显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也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放射线暴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3D打印技术在骨科其他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复杂骨折的分型、骨肿瘤的鉴别、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等。”刘伟称,在复杂骨折患者中,根据3D打印的骨关节原形,可计划选择更加符合患者骨质形态和大小的假体,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还可以预见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助于手术疗效改善。对于骨盆骨折等不同患者进行术前建模,利用3D制备的模型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而该技术在骨肿瘤、脊柱手术及脊柱侧弯的患者中应用价值更大。

省一院骨科主治医师刘杰认为,数字化三维模型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反映骨骼病变的三维立体结构,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手术计划、内固定选择等有较大帮助,并且可以减少手术的操作时间,手术切口最小化,术中透视少、精确度高,能够提高手术质量。“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中有着非常宽广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