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利民惠民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三科(即微创外科中心),本着为广大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他们认为作为三甲医院重点科室,要勇于承担、勇于开拓创新、勇于负责,还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所以除了要高质量的完成大量的日常临床工作外,还要处理别的医疗机构难以处理的疑难、危重患者和完成一些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他们的医疗技术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风险承担和病患者对他们的理解中慢慢提高的。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金焰主任和他的团队把压力转换为了动力,开展了一系列复杂而精巧的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救治了一批批危重患者,而这些病人不久前还因为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辗转求医于多家省内大医院而均被告知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建议到省外就医。他们与病患及家属充分沟通,用精湛的技术降低患者的风险,连续成功地完成了很多腹部外科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用事实证明了省外能做的手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三科也一样能做,而且能做好。
肝胆三科传承了原肝胆科莫一我主任的科室理念:我们要做“敢打大仗,能打大仗,但不打无把握之战,不打无准备之战”的三甲医院科室。
下面介绍他们近期救治过的这些病人中的其中几例:
病例一:病人男性,因为肝尾状叶巨块型肝癌自发破裂在外院手术探查后认为不能手术切除,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本来就是腹部外科最难最危险的手术区域,该部位手术室体现一个医院肝胆外科水平的标志性手术。加上该病人肿瘤巨大,达10.5*9.5*9cm大小,近期不久才进行过开腹手术,要进行根治性的肝尾状叶手术,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科室经过科学认真的临床评估,认为虽然风险很大,但手术还有机会,如果不进行手术,病人可能只有短暂的生存期。家属期待的眼神和外科医生的使命感,激励着肝胆三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经过5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努力,完整的切除了肿瘤,目前病人生存质量良好。
病例二:女性,34岁,在省级某医院诊断为腹膜后肿瘤,因其肿瘤与肠系膜上动静脉等大血管、胰腺、胆管等粘连紧密,手术难度大,且患者血型为O型Rh(一),俗称“熊猫血”。意味着如果手术稍有不慎,损伤血管,就无法找到足够的血量进行抢救,也可能因全肠道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道坏死而危及生命,这将会给她的家庭和年幼的孩子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建议患者到省外大型医院就诊,就在患者家属已经准备买机票的时候,他们经人介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金主任。7月23日,在术前充分评估准备的基础上,为这位罕见血型的患者成功的实施了腹膜后包块的完整切除,手术中看见肿瘤夹在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界限不清,金焰主任和胡平海副主任医师像做微雕一样,硬是一点点地把肿瘤从血管壁上剥离下来,完整切除。术后第一天,当患者得知了她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保留了胰腺和胃肠道的完整性的时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病例三:女性,9岁,无意中发现腹部触及一巨大包块,随即在外院做了系统的检查,CT提示后腹膜巨大肿瘤,且侵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血管在内的腹部重要血管,多家医院的医生认为肿瘤发现台湾,已经丧失了手术时机,建议保守治疗或做姑息性的手术。面对这样一个幼小的生命,面对着方寸大乱的患者父母,金主任决定要闯一闯。7月12日为患儿进行了手术,术中病理冰冻切片回报为恶性病变,同时术中发现肿瘤侵犯了很多重要血管。这个时候,放弃根治性手术,改为姑息性的短路手术,完全符合医疗原则,但金主任没有放弃,和朱秀芳主任医师,王军副主任医师一起耗时10多个小时切除了肿瘤,为完整清除肾门血管旁的转移淋巴结就花了将近1个小时。这样的手术,要求手术医生不仅要有坚强的意志,同时也必须具备精湛的外科技术。一个年幼的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她赢得了后续治疗的时间,为整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和良医有着相似的共同点,即有“对人若对己”的胸襟,有“国事即家事”的担待和“周公吐哺”的奉献,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三科在一次次充满风险和责任重压的手术过程中,收获了经验和喜悦,也用事实证明我们在肝胆外科领域紧跟着国内外的前沿,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让云南人民在家门口就分享到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不使病人辗转花费,因病致穷,因病返穷。危重患者在这里也可以得到省外大医院一样甚至更好的医疗。
发布日期:2015-8-6 15: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