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院导医人员成功急救路边晕倒老人
其实不是偶然
意识丧失、口鼻出血、心跳微弱……近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口马路斜对面的人行天桥旁边发生惊险一幕,一名老年人突然晕倒在地,命悬一线,情况十分危急。
刚好下班的省一院门诊导医刘艳发现后,与同事李佳琴一起对患者进行了急救,最终成功挽救其生命。对此,刘艳却表示:“我只是做了一名医护工作者该做的事情。”
导医紧急处置昏迷患者
医院在患者送达前已做好准备
3月13日下午6点左右,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口的马路对面,一名50多岁的老人突然倒在地上。此时,刚下班的刘艳恰好经过,见到有人昏倒,她立即上前查看,发现其意识丧失、口鼻出血、脉搏微弱,“患者当时已经昏迷,没有了意识。由于是趴在地上,为了防止其窒息,我在保护好他的重要器官的前提下将他的身体翻了过来。”刘艳回忆。
之后,刘艳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并帮助其清理呼吸道,防止患者窒息。“因为他还有脉搏以及微弱的呼吸,我也就没有帮助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此时,另一名导医李佳琴看到后,跟现场的警察拨打了120,并跑回医院,找急诊科借了一个氧气枕给老人吸氧。“当时我看到刘艳已经在处理了,患者还有微弱的呼吸,于是就去拿了氧气枕帮助其吸氧。”这样的分工没有专门商量,而是大家自动就开始分工合作。
同一时间,省一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立刚刚交班,正在护士站和同事交代工作,就看到警察和李佳琴匆匆过来,说有老人晕倒在医院附近。张立听了情况后不仅借出一个氧气枕,还派了一位护士跟着他们去现场,“他们已经拨打了120,我们做了2手准备,如果急救车还没到,我们就马上背上急救包到现场,如果急救车到了,那八成会就近送到我们医院,我们就在急诊科准备好接诊。”
急救车很快就到达现场,随即患者被送入省一院急诊科,科室已经准备好了床位、急救人员和施救仪器,很快就开始进行抢救。
成功施救不是偶然
全院职工都要求掌握急救技能知识
“她们院前急救做得非常到位。” 事后,张立专门找来现场的照片,她看见患者在昏迷后是面部朝下,趴在地上的,刘艳2人在将患者翻身时进行了重要器管的保护,并且清理了呼吸道,用氧气枕帮助其呼吸,动作迅速准确,为下一步的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她表示,如果晚几分钟,患者很可能就救不回来了。“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我们发现患者颈部患有肿瘤,昏迷原因考虑时是急性呼吸道梗阻。”
“这次患者被成功抢救回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艳及李佳琴及时发现后立即展开的抢救工作,为后续的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省一院门诊部副护士长张红峰介绍,23岁的刘艳和24岁的李佳琴做导医工作还不到两年,这些天她和同事们一起,除了在导医岗位上上班外,还轮番坚守在医院入口处预检初筛的岗位上。看起来这项工作似乎只是简单地做引导和咨询,帮助患者挂号、取药等,但在看来,导医还承担着接受患者咨询、帮助患者有序就医的日常功能。
张红峰说,自己其实当天就知道了这件事,但得知事情顺利解决后,也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为突然晕倒的患者施救在医院时有发生,而且我知道她们都具备急救能力。”虽然导医并非专业的医生或护士,但是医院要求全院包括规培医生、导医在内都要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技能如心肺复苏培训等,并进行考试。据悉,省一院门诊仅2019年就进行了8次急救技能培训。
张立也强调,一旦发现有人昏迷需要急救,非专业人士不要轻易移动患者身体,应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援或者向专业人士进行求救。“只有经过急救技能培训后的人员,才能够正确帮助患者。否则难免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