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病房,来自云南保山的李女士和记者聊起了昨天做的胸腔镜肺部手术,“手术结束我就清醒了,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能从手术室走回病房,一个小时后便能喝水吃东西,明天可以出院了。”
11月5日,李女士体检查出右上肺长了肺结节,她担心肺部手术影响到呼吸功能,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心态一度很焦虑。
据了解,在常规的胸外科手术中,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在呼吸机麻醉下才可以手术,由于胸腔里连接都是大血管,手术操作稍有不慎会有生命危险,且术后咳嗽,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的一系列并发症仍有20%~30%几率不可避免。
“尽量避免手术后的并发症,保证高质量的治疗效果,是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医生追求的目标。”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彭俊说,在李女士的手术中,医院采用面罩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把麻醉及手术创伤降到最低。
彭俊告诉记者,医院创新临床科研团队研究了全球的文献资料,基于现代化的医疗技术,自主创新技术,采用多模式精准麻醉,患者仅面罩吸氧,在自主呼吸下完成单孔胸腔镜肺部根治手术。
记者了解到,面罩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在于避免了气管插管对气管的意外损伤,避免了插管时将口腔的细菌带入气管及肺内,更重要的是将麻醉用药降到原来的1/4,极大降低了麻醉药引起的不良并发症,手术在一个约3厘米的切口下即完成了胸腔镜微创胸部复杂的手术。
“这种手术技术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发明的,欧美国家都到中国来学习。”胸外科主任医师彭浩告诉记者,手术实现了精准治疗,对病灶的处理精准到一个肺段,让肺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最小的创伤能够快速康复,患者是受益的。
彭俊说,该手术属于4级手术,患者以前要2-3天才能下床,在新技术的应用下,患者术后能即刻下床,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