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为来自曲靖市会泽县的胸椎侧弯未成年患者晨晨实施胸腰椎脊柱侧弯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手术前已经无法行走的晨晨,在成功实施手术后已能下地走路,并于今日出院。
一个月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到曲靖市开展义诊活动,骨科主任陆声在义诊现场第一眼看到晨晨时就对她印象深刻,“他们一家是最早来排队的,父母满脸愁容。”询问后陆声得知,近半年来,晨晨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双下肢没有力气,行走不稳,大便失禁的情况。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上小学的留守儿童晨晨需要住校,而学校到家有近5公里的山路,每周返校和住校的生活自理都成了困扰晨晨的问题。几个月来,晨晨的父母带着不能再行走的孩子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多位都医生建议他们去北京、上海的国内顶级医院救治。听到这个建议,晨晨的父母一筹莫展:“去大城市救治的费用是我们这样来自大山深处的贫困家庭根本不敢想像的。”
陆声认真查看患者病情、体格检查并阅读相关影像学资料后发现,这是一名重度脊柱畸形的未成年患者,大角度侧弯、不全性截瘫,同时患有神经纤维瘤病,此外,她还是一个来自贫困重组家庭的孩子。在陆声看来,这是脊柱矫形外科领域极具挑战的一台手术。一方面由于脊柱侧弯手术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尤其在截骨矫形过程中损伤脊髓的风险极大,手术难度很高;另一方面虽然有医保报销,但剩余手术治疗相关费用的筹集对这个家庭也极其艰难。为了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陆声决定联系申请智善公益基金会对晨晨进行资助。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经历6小时手术的晨晨平安返回病房,经近一周的康复,她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主管医生林维城介绍,患者术前诊断胸椎侧弯畸形、神经纤维瘤病、不全性截瘫(ASIAB级),目前诊断恢复良好,大便已经能自己控制;双下肢平均肌力已经由术前的III级恢复至IV级。不久后,晨晨便能重新返回校园。
据介绍,自去年6月至今,省一院骨科已成功实施100多例脊椎侧弯手术,其中,近60例获得智善公益基金会救助。“通过义诊,我们发现,我省很多边远地区群众对脊柱侧弯预防的意识还很薄弱。”陆声介绍,目前脊柱侧弯已有非常有效的医学干预治疗手段,早发现早干预,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