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安装了这个无线起搏器当天我就可以下床了,今天就能出院了。”12月20日,50岁的大货车司机苏明(化名)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病房内给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他3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心悸,心悸时头不昏,也没有恶心、呕吐。晕厥5分钟左右后又自行缓解。家里人不放心,跟着他来到省一院心内科检查,结果被发现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症。
然而,该患者职业为大货车司机,若采取传统方法植入起搏器,三个月内不建议手臂大幅度运动用力。患者及家属均表示十分担忧。
苏明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大货车司机,需要赚钱养家,如果三个月手臂都没办法用力,也就意味着这三个月都没有收入,“家里会很困难”。
经过省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范洁及其团队专家术前缜密诊疗方案分析,同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为患者选择了植入无导线起搏器。
患者状况良好。供图
范洁表示,该起搏器无需植入导线,也不用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起搏器),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而且无导线起搏器直接植入在心腔内,无伤疤、无切口,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2月18日,患者经过局部麻醉后,通过股静脉穿刺,成功将无线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时间仅有30分钟。术后患者反应良好,当天晚上自行下床吃饭,活动自如,即将出院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范洁表示,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线手段,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就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使其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和传统起搏器不同,新的无线起搏器无导线,无囊袋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无线起搏器体积减小了93%,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电池续航能力寿命超过12年,同时兼容核磁共振扫描的创新功能。
此外,无导线起搏器的整个手术过程时间短,植入成功率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相对传统手术方式更加良好。微创手术方式也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
范洁认为,云南首例无线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也标志着该院心内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开启了我省无导线起搏的新纪元。“希望这项创新技术和疗法可以快速推广和普及,让更多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