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云南24岁小伙颅内藏双重“地雷” 医生10个小时才“拆弹”成功
发布时间:2019-12-02 浏览量:4097 次 来源:

QQ截图20191202184758.png


分享至:

  云南保山24岁小伙杨毅(化名)颅内藏着双重“地雷”,如果不拆除随时可能破裂致死。所幸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杂交手术,历时10小时将“地雷”成功拆除。


手术中。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动脉瘤+动脉狭窄 24岁保山小伙遭遇双重考验

  11月25日,在省一院神经外科病床上,准备出院的杨毅告诉记者,5年前,正在上学的他在上课时突发左侧肢体不能动弹,倒在了课堂上。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发现为“脑梗塞”,原因考虑可能血脂异常所致。

  经抢救后,生命是保住了,可年纪轻轻就“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巨大的心理打击差点击垮了这个年轻人,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安慰和陪伴下,坚强的杨毅挺住了,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经过艰苦的一年治疗后,他终于恢复到能独立行走了。

  等到医院复查的时候,杨毅却又被发现颅内出现了一个动脉瘤,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上,同时还合并中动脉重度狭窄,这相当于脑袋里存在了两个“地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即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者脑动脉闭塞发生脑梗死,两者都有极高风险致残致死。

  “当地的医生表示需要立即手术。可光是其中一种情况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而且风险较高,治疗费用也高。”陪伴在侧的杨毅妈妈回忆,“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是不好,我和他爸爸商量,只能听天由命了。可这把剑一直悬在头上,干活、劳累等都可能引起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就算不发病,难道他一辈子都只能待在家里?”。

  面对现实的压力,杨毅选择了等待。“当时我想,我已经比同龄人经受了太多病痛,上天应该会眷顾我,不让我脑子里的‘地雷’爆炸。等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我再去治疗。”

  这一等就是4年。

  幸运的是,4年间杨毅的脑动脉瘤没有破裂出血,动脉狭窄也没有再次引发脑梗死。可等到家里凑了点钱带他到医院复查时才发现,脑动脉瘤直径由原来的5毫米已经长大到了5厘米,足足有一个鸡蛋大小。

  “现在手术更困难了,当时省内的几家医院都看了,但是无人能做。而且医生还告诉我,就算到北京、上海去做手术也不一定能恢复得好,很有可能再次瘫痪,即使是介入治疗费用可能也要30万以上。”杨毅妈妈表示。

陶维华为患者检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开颅+介入 医生为其进行杂交手术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杨毅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经过仔细检查,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建华表示,可以为患者手术,虽然手术技术要求很高,但是有很大希望能彻底解除颅内的双重“地雷”。

  入院后,经过仔细地检查、评估、讨论及术前准备,医院确定最适合的方案为开颅+介入的杂交手术。

  “动脉瘤太巨大,其内还有大量血栓,不能夹闭,只能切除,可一旦动脉断流,或者术中缺血时间过长,术后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可出现偏瘫,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手术设计一但评估预判不当,都可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术前术中术后每一个细节都很关键。”杨毅的主治医生陶维华介绍。

  他表示,单纯介入放置支架虽然微创,但是不能解除动脉瘤的压迫,同时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成功动脉瘤复发几率高,而且费用太高。只能采用多种术式组合,直接切除动脉瘤的同时颅内外血管双搭桥,才能排除双重“地雷”。另外,术中还需要使用介入全脑血管造影、荧光造影、B超、电生理监测的多重先进手段辅助,保证手术安全。“这一系列技术在国内国外均属于先进水平,类似复杂病例手术方式在云南省内尚无报道。”

  11月4日,经过医护人员近10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巨大复杂脑动脉瘤切除。出手术室时,杨毅没有偏瘫,也没有失语。

  陶维华表示:“动脉瘤是动脉血管上的病理性膨出,脑动脉是全身动脉中最常发生动脉瘤的部位。由于其体积一般很小,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一旦发生破裂可造成严重后果。杨毅这样的巨大动脉瘤加上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实属罕见。希望大家也多关注脑血管,健康饮食,合理锻炼,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