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在全国人民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 “2019现代医院管理创新发展峰会”于2019年9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省一院)举行,省一院党委书记姜旭主持开幕式。来自马来西亚、老挝、越南、柬埔寨、日本、比利时、英国、美国的专家、学者及国际友人,中国工程院郭应禄院士、朱有勇院士及30多所国内医院的代表,还有来自我省16个州市的三甲医院和医联体成员单位的160多名代表,相聚美丽春城,分享前沿知识和心得体会,共同探索新时代医院的创新发展之路,为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出谋献策,为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分享经验。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邢亚伟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迈进健康新时代,肩负医疗新使命”,目的在于为全球各地医院搭建交流现代医院管理经验和深度合作平台,共同聚焦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医联体建设、“一带一路”医疗合作、国际医疗实践等热点,分析问题,创新机制,共同发展。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深与各国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友谊,为“一带一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2019现代医院管理创新发展峰会会程 时间:2019年9月19-21日 地点:云南·昆明 论坛一:首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中海贫血防控会议 论坛二:流感病毒防控与呼吸系统疾病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2019全国医院擂台赛(城市类)西南赛区 各主题平行小组赛 主论坛:迈进健康新时代 肩负医疗新使命 ——院士专家主题报告会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公众心肺复苏普及活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第四届昆华医联体大会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2019全国医院擂台赛(城市类)西南赛区决赛 论坛三:围产医学技术新进展 论坛四:中医药创新发展论坛 论坛五:第十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论坛六:麻醉与舒适化医疗 省一院:80载风雨兼程 不忘医者初心 创新求强争先 省一院院长蒋立虹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今年定位为工作落实年,对推进现代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历经80载风雨兼程,不忘医者初心,创新求强争先,医疗指标持续向好,各项指标均处同级别医院较好水平,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院责任目标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学科特色持续凸显,持续形成激励机制,不断推进现有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与专业的创新发展,有效促进学科建设百花齐放。人才梯队持续优化,大量引进博士等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持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快锻炼成长一批业务骨干,稳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科研创新充分激发,夯实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3年,获各类科研项目立项447项。建设智慧医院强化运营,通过诊间结算、护士站床旁结算、自助机缴费和打印检查报告等,门诊就诊人次增加20%,财务人员减少30%,极大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患者就医问诊时间缩短60%以上。绿色温馨医院持续形成,完成院区楼宇穿衣戴帽,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在四号楼旧址上建造医院中心花园,其余区域绿化见缝插针,打造绿色温馨医院,为患者、职工提供良好就医和工作环境。调动职工积极性凝聚发展力量,实施医院授权下的医疗组长负责制和护理垂直管理,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把对职工及其子女的关心关爱融入医院文化建设,增设自助餐厅、民族餐厅,提升膳食质量,为职工子女开办暑期托管班,减轻生活负担。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将继续对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厚植优势、突出特色,建学科、强科研,纳人才、惠民生。 郭应禄院士:抓住第三次生命科学浪潮的机会 年届90的中国工程院郭应禄院士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是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新一代学科带头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教育学家,现任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院长等职务。他以开创性的工作为推动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目前致力于以微创、无创的微能量医学事业,以期使我国在第三次生命科学浪潮中走在世界前列。此次大会,郭应禄院士带来“微能量医学”的精彩演讲。 “无创微能量指的是冲击波、超声波、电磁波和激光波等生物力学作用于生物体细胞的能量,不会对细胞造成任何不可逆的损伤,但可对生物体靶器官或组织产生修复和再生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且无副作用。”郭应禄院士表示,目前,无创能量医学已成功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从理论上讲,凡是退行性疾病或创伤性疾病它都有治疗功能;从机理上讲,无创能量医学除具有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末梢神经生长、消炎止痛等作用外,还能激活、转化和调遣体内自体干细胞参与靶器官或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对未来维护人类健康非常重要,前景极为光明。郭应禄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医院各方共同参与到研究中来,参与到国际第三次生命科学浪潮中来,为人类大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朱有勇院士:让治病救人的中药材回归山林 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首席教授,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的是,三七遭遇的连作障碍并非是土地贫瘠导致无法连作,而是土地富营养化导致的。”会上,朱有勇院士以“天然药材绿色产业科技创新”为主题介绍了目前我国药材遇到的难题,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他表示,中药材质量,决定了中医诊疗的效果。传统中医多采挖野生药材入药,但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药材早已满足不了需求,需进行人工种植。但人工种植的药材面临高产低质、农残超标、连作障碍等问题。“因此我们就此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进行了林下有机中药材种植,分析出了其中的基础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推广应用。” 朱有勇院士长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无数次的田间实验也证实了生物多样性及“相生相克”原理蕴藏着无穷智慧。中医药也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朱有勇表示,结合环境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来看,云南单纯追求高产的条件不够,只有做有质量的绿色药材,才是出路所在。 正是基于此,三七、黄芩、重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正在云南走上回归山野之路。朱有勇认为,目前的林下三七有机种植已经突破了上万亩,用科技创新助力有机药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石,也能让这些药材达到更好的诊疗效果。 首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中海贫血防控会议国内外专家共议地中海贫血防控新方向 9月19日,首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中海贫血防控会议在昆明举行。数十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省一院,围绕地中海贫血防控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展开学术交流及经验分享,共同探讨地中海贫血防控新方向、新理念。 本次会议由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会议现场,来自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多名专家详细介绍了本国地中海贫血防治情况和最新进展;我国知名专家则结合临床案例,现场分享地中海贫血防治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与会专家聚焦地中海贫血防治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等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研究地中海贫血防控策略,共同探讨战胜出生缺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省一院院长蒋立虹表示,2016年医院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申报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技术合作”项目,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政府部门和当地综合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医院在地中海贫血防控工作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医院将持续加强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研究力度,为搭建国内外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交流和合作平台、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因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贫血,因高发于地中海沿岸和东南亚国家而得名,是全球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地中海贫血难治可防,目前在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开展婚前、孕前以及产前地贫筛查、诊断和干预,从而提高孕育健康新生儿的几率,是防控地中海贫血最有效的措施。 “云南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之一,地中海贫血防控形势严峻。近年来,省一院的地中海贫血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由我们科室主持起草的《地中海贫血筛查实验室、基因检测实验室与产前诊断中心设置和管理指南(试行)》,已率先将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省一院医学遗传科主任朱宝生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提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医疗机构地中海贫血防控能力,开展更多地中海贫血疾病研究、筛查、诊断、治疗的合作,共享工作成果和成功经验。 第四届昆华医联体大会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9月20日,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办的“2019年现代医院管理创新发展峰会暨第四届昆华医联体学术论坛”在昆明举行,省一院党委副书记李伟主持会议。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多位医院管理者相聚昆明,与120多家“昆华医联体”成员单位的管理者一起,交流研讨医院管理和发展经验、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及医联体建设和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院长周智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富荣分别作了题为《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医联体建设探索实践》的报告。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医疗卫生及生命科学行业主管Ash Green作了《英国医疗服务体系与分级诊疗》的报告,介绍英国取得的经验。 省一院院长蒋立虹作了题为《昆华医疗联合体实践与“一带一路”服务》的主题演讲。她表示,昆华医联体项目积极落实国家政策,狠抓设备、平台、人才等内涵建设,着力打造智慧医院,特别是实现远程诊疗助力医联体建设,并通过互联网医院建设方便医联体内患者就医,其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提升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 目前,省一院与省内215家医院成立的“昆华医疗联合体”,覆盖了16个州市,为59家州市二级以上医院成立专科联盟、专病联盟与专项技术联盟等,并且与国内先进医院紧密联系,培养医联体内人才。同时,昆华医联体也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期面向南亚、东南亚多国开展医疗帮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 第十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汇聚海内外消化科专家 提升肠道疾病诊治水平 9月21日,“第十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在省一院召开,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聚焦肠道疾病诊疗新技术,通过专题讲座、操作演示、病例分享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学术研讨,为进一步提高云南消化疾病的诊治水平、强化诊断治疗规范献计献策。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许勇刚表示,此次大会汇聚了多位国内外知名肠道疾病专家,他们带来的先进诊疗技术及理念、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将进一步提升云南消化道癌的“早筛、早诊、早治”和消化内镜操作技术,对更好地服务云南省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省一院院长蒋立虹表示,此次大会的举行将进一步促进云南消化学科接轨国际,推动消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先进的内镜技术在云南省得以规范、推广、运用,为推动云南消化疾病的诊治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大会设主会场及分会场,采用操作演示、病例分享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国际消化疾病诊治新进展和消化内镜领域的最新成果。省一院副院长郭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和水祥分别围绕“大肠镜质控”“医工结合磁环植入技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实践”作专题讲座。当天,还举行了中西部消化道早癌青年导师学院暨第三届早癌大赛启动仪式。 据悉,省一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87年,是云南省最大的集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和基层指导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该科室被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建设云南省消化内镜临床医学中心及云南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未来,该科室将持续加强创新研究,强化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致力于打造“立足云南,辐射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内先进临床医学中心。 施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