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走路战战巍巍的患者,打开“开关”后便迅速起效,变得行动自如,还能正常弹奏吉他……4月8日,记者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幕。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洪孙权博士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帕金森这种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有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年起,20年质保的国产脑起搏器已经纳入到我省医保中,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据介绍,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5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帕金森病后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负担。
洪孙权表示,帕金森三大主要症状是颤抖、僵硬、缓慢。“一些早期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所以容易被忽视。前期可进行药物治疗,但随着疗程的推进,药物的疗效也会打折扣,甚至出现副作用。这时若能在患者脑部安装起搏器(即DBS),就能帮助他们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0年质保时间的脑起搏器 彭锡 摄
他介绍,此前的脑起搏器一般均为10年质保期,但随着科技的进步,20年质保的国产脑起搏器已经投入使用,并纳入到医保当中,目前省一院已经为7位患者成功植入了这种20年质保时间的脑起搏器。
“我以前手不受控制地摆动特别大,容易打到身边的人,没法自己吃饭,而且睡3小时就会醒来,非常痛苦。”56岁的侯先生受帕金森病痛折磨近8年,之前一直进行药物治疗,但近1年来,药效开始明显下降,服药后药物起效时又出现无法控制的身体扭动,给患者本人和家人增添了很大的负担。
对侯先生进行会诊后,神经外科专家决定为其进行DBS置入术。术后经过恢复调整,洪孙权为侯先生正式启动脑起搏器。开机后,侯先生震颤的肢体马上安静下来,嘴角的抽动立刻消失,肢体也行动自如,“我现在生活自理已经没有问题,而且最让我激动的是,我能开车了。”
洪孙权表示,目前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尤其是植入脑起搏器后,能达到控制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帕金森病发病隐秘,早期症状不明显。家属应留个心眼, 判断是否为帕金森病,并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一样,帕金森病目前没有治疗方法。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植入脑部起搏器,都不能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只能是控制病情,改善症状。而且在手术后,医生还需要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