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11月14日是第12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当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院内举行了糖尿病义诊。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苏恒表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14亿,防治糖尿病,最关键的是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介绍,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久病者会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每年因糖尿病死亡300万以上,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3大杀手。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男性10.2%,女性为9.0%。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2.3%,农村为8.4%。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苏恒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也跟环境、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糖尿病很多是‘夫妻病’、‘家族病’。这并不是因为糖尿病是传染病,而是因为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他解释,一家人的生活方式通常相近,比如饮食上的重油重盐,不爱运动等。后天共同的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导致患病的风险增高,进而一家几口共同患病。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但也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患者在就诊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承担参与患者自我管理的责任,在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心理等方面做好支持和配合。因此关注家庭在糖尿病预防、管理和照顾等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苏恒说,普通人群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风险。而高危人群应该尽早做好糖尿病筛查工作。糖尿病前期患者要做好血糖监测、控制饮食、运动等,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专家解释,就是要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合理膳食并非不吃甜的食物不吃糖,而是控制总体能量摄入和营养素比例,多吃新鲜蔬菜、奶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即使是糖尿病也并非完全不吃糖,总体来说,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就可以。此外,应通过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可增加脂肪分解,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非常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特别是青少年或儿童,目前糖尿病在青少年人群发病率明显增加,与此类人群肥胖率增高明显相关,需要控制体重,并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