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 (记者 彭锡)血液是身体里“流动的长河”,如果生命的长河被堵塞,后果将十分严重。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血管外科专业组张剑博士介绍,血栓并非是老年人、“老病号”的专利,目前在年轻人身上发病也越来越多。要远离静脉血栓,“动起来”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据介绍,血栓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不像心脏病和中风那样被人重视,导致很多的人死于这个可预防的疾病。
张剑表示,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如果河道里的泥沙俱下、集结成团,那么河里的水就会四处寻找突破口,泛滥成灾。如果血液具有血脂多、凝血因子多等凝血条件,那么血细胞就会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血栓。
“血栓形成的诱因有缺乏抗凝血酶、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长期卧床、大手术后、肥胖等。”他强调,腿部和肺部的血栓会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有些人的身上不会出现一些预警体征或者症状。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风险因素、体征、特定事件或者状况能够引起或者引发血栓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张剑说,血栓并非是老年人、“老病号”的专利,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人身上,其中,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医生几乎没有抢救的时间。即使渡过危险期,患者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便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不过,张剑表示,血栓也有天生的弱点,那就是喜“静”怕“动”。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静脉血栓是可以被预防的。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生活中要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娱乐要有度,避免熬夜打牌、沉迷网络游戏等;办公室一族、长途旅行者要注意“伸伸胳膊踢踢腿”,每2-3个小时站起来走动一下。
“一但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或者呼吸困难、胸闷等疑似栓塞的症状时,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