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这才是体检报告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4-09-08 浏览量:277 次 来源:

QQ截图20240909181346.png



这些结果其实没那么严重

血小板异常:血液分析报告里最常见的异常就是血小板,血小板化验的是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其实是两个概念,不可以等同。轻到中度的血小板减少,大都不会影响凝血功能,不会出现出血倾向。临床上也会根据血小板下降程度给出不同的报告提示:如临床随访、择期复查,或者血液科进一步就诊。当血小板显著升高或者降低的时候,医生会在体检报告中用重点符号提醒尽快就医,当接到医生的电话告知“需尽快就医”时,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到血液专科就诊。

B超“回声增粗增强”:以肝脏B超为例,肝细胞受到损伤,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肝脏肿大、超声提示肝脏回声增粗增强,常见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药物性肝损伤等。因此,张海燕也提示,看到B超提示“肝脏回声增粗增强”,并不一定是许多人担心的“肿瘤”,可以到消化科、感染性疾病与肝病科进一步就诊。

窦性心律不齐:多数是生理性的,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正常现象。

浅表性胃炎:其实就是一种较轻的慢性胃炎,大多数情况下都无需特殊处理。

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影像检查对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描述一般都是明确的,如果有高度可疑的恶性特征会有明确提示,如果是一般结节定期复查即可。省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已经开通乳腺甲状腺外科绿色通道服务,当发现乳腺、甲状腺结节,会根据结节的良、恶性,结节的不同分级,作出门诊随访、专科转诊、结节穿刺、直接手术的不同建议,且不用再次专科挂号,即可住院治疗。

每个检查环节都互相补充必不可少

每次体检,大家都会把验血、B超、尿检、CT当作最重要、最必要的检查项目,内科、外科、妇科、口腔、眼科、耳鼻喉等专科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总觉得可有可无,时间匆忙时甚至直接拒检。

张海燕表示,专科检查、血液检查、尿液、心电图、超声、骨密度等以及特定器官的详细检查,每个环节都是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能够在体检时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疾病线索。“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人体检时不愿做妇科检查,到后来发现宫颈癌、卵巢癌已经是晚期;临床无症状,但在心电图检查时却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这么严重的疾病;乳腺包块不痛不痒,外科医生查体高度怀疑乳腺癌最终确诊......每年通过体检,往往可以帮助大家发现早期肿瘤以及其他慢性基础病,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维护人体健康。”

由于个体差异,张海燕认为体检时还要考虑常规项目结合“个性化”,即根据个人基础病、家族遗传背景、目前健康状况等确定体检内容,选择、确定体检套餐,以此保证尽量“全面”地进行体检,以保证个体的健康和潜在的疾病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

如何正确看待体检报告?

正规体检机构的体检报告,通常是按照检查异常结果的重要性、危害性先后顺序来排列,重大异常结果、最严重的检查异常,会排在最前面,一般主检医生还会用“★”号来强调并提醒注意此项异常结果,并给予及时去专科就诊治疗的建议。当体检中出现“重大异常结果”,比如严重肝功能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主动脉瘤、急性卒中、高度怀疑肿瘤等,需要及时就诊,医院一般都会给予电话提醒。

对于报告中相应的需要随访观察的异常,也不必过于紧张,通常是一些潜在健康隐患提醒,比如“半年复查甲功,三个月后复查肿瘤标记物,年度复查胸部CT”等,照做就可以了。

张海燕提醒,拿到体检报告,看到十几条“问题清单”别被吓到,其中不少只是健康提示,只要按照医生建议,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治疗就可以了,不必过于紧张。

温馨提示,目前省一院已开展了针对体检人群的便民服务,每周一到周五下午有体检医生坐诊,免费为大家进行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