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退变是产生钙化的主要原因
产生钙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组织都会发生老年性退变而导致钙化。钙化有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儿童头颅内的松果体,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钙盐沉积而钙化。除此之外,一些衰老退变和损伤也可能导致组织钙化,比如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稳定性变差,项韧带为了维持稳定,会出现从而产生积累性损伤和组织修复,从而导致钙化。此外,炎症或病毒、细菌或微生物感染后,组织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分泌出组织蛋白等物质而导致钙化,这类钙化大部分提示疾病处于修复状态,一般不用担心;但少数情况下也存在部分钙化病灶与活动性感染并存。
哪些钙化要引起高度重视
出现钙化是正常还是疾病提示?王绍波表示,在有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情况下,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等进行判断。一般钙化最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危险”程度也大不相同:骨肌系统:肌肉韧带和软组织较容易发生钙化,但大部分是良性的劳损或感染引起的,一般表现为大片、规则或圆形的钙化灶,通常有好发的位置。钙化也可能与肿瘤有关,例如骨肿瘤周围组织及软组织肿瘤本身可能会出现肿块和钙化,这种钙化相对来说形态就不规则。血管:最常见的血管钙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与代谢物沉积和损伤有关。乳腺:乳腺是非常容易发生钙化的器官,乳腺细胞本身含有相对多的钙、磷等成分,也容易发生增生、炎症和修复改变。钼靶对乳腺钙化的检出率相对较高,相对其他器官,乳腺的钙化要引起高度重视,一部分可能是乳腺癌早期的重要表现。肺:肺部的钙化主要来自结核或一些其他感染,大部分情况也是良性的,肿瘤性钙化相对较少。
钙化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王绍波表示,钙化好比一个疾病修复的最后阶段,大部分时候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损伤,偶尔因为钙化发生在肌肉的某个位置而对周围有一些磨损,一般可稍微处理缓解症状。 医生强调,其实钙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很大,尤其是血管上的钙化。平时一定要注意血压、血脂、血糖和尿酸的管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锻炼,将有助于减少生理的和病理钙化。最后,王绍波提醒,虽然钙化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变化,但由于个体差异,在检查结果不明确且医生提醒复查时,应该持续关注钙化灶的变化,建议每年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