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他们是老了还是病了? 这种病大约只有4%的人得到完整和规范的有效治疗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量:751 次 来源:

QQ截图20240510084019.png


老年抑郁症常常被躯体症状所掩盖

“不知道怎么回事,晚上睡不好、经常起夜、白天总觉得乏力、打不起精神,全身这里不痛,就是那里不舒服。”在持续半个月彻夜只能睡上1—2小时后,爷爷给小严拨出了这个“求救”电话。

爷爷今年72岁了,自从奶奶在四年前去世,自己一个人每天仍然“按部就班”地生活。“如果不是爷爷的这个电话,我以为一切都是看起来那样好,睡不着这件事我们也只以为是年纪大了,每个人老了都会这样……”

和小严一样,很多家属对老年人的表现无解时,常常归咎于“衰老”,而实际上这些无解的情况有可能就是老年抑郁症。幸运的是,小严的爷爷在确诊抑郁症后并没有排斥,在一段时间的用药后,碎片化的睡眠逐渐增加到了2个小时、3—4个小时,诸多的不适的得到了缓解,生活逐渐恢复正轨。

邵恒表示,由于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本身常合并一些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的基础病,当抑郁症与其交织时,可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情绪低落、乏力、失眠、吃不下东西、心慌、胸闷背痛等诸多症状,是一个“综合征”。

在云南一些高海拔地区生活,本身就在经历一个慢性缺氧的过程,在老年期可能出现一些脑的小血管的病变,会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情绪低落这些感受。“可能这一次看了心内科,下一次看了疼痛科,再下一次看了呼吸科,看了诸多的医生以后还是不舒服,最终因为子女或亲戚的介绍来到我们科室就诊才确诊了抑郁症,后续得到了很好的治疗。”邵恒表示,与年轻人的抑郁症相比,老年人的抑郁症表现更为复杂多变,常常被躯体症状所掩盖而不易被发现,而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认知功能的受损,如记性差、反应慢、记忆能力下降等一系列表现。



关注老人的性格变化  男性有时更脆弱

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有血管的原因,有慢性病的病程累积,神经退行性的疾病……老年抑郁症和各类基础疾病症状交织重叠,作为家人,究竟如何去发现呢?邵恒表示,发现老年抑郁症的首要条件一定是对老人的关注,对老年人状态的一种纵向对比。“比如您的母亲以前性格活泼,爱与人打交道,有诸多的兴趣爱好,那么当她开始出现睡眠变差,不愿意再去打麻将、跳舞,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或者以前你的父亲性格温和,却无缘无故开始变得脾气古怪,都应该引起警惕。在临床中我们不难发现,独居老人,由于长期不与子女在一起,抑郁症几乎是难以被发现的。”

邵恒表示,男性遇到特别重的负性事件,如癌症、肢体功能受损时,抗压能力往往不如女性,更易发生抑郁症。因此,在生活中出现压力事件时,应该给予看似坚强的男性多一些关注。



早期抗抑郁治疗可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进展

“在我们进入阿尔茨海默病之前,可能有10—15年的时间,允许医生或者说有条件去发现和干预。”邵恒表示,老年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前期开始出现重叠和交叉的时候,很难把这两个疾病进行严格的区分。究竟谁是原因谁是结果,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很好的证据支持,但如果这个人既有认知功能下降又有抑郁的症状,早期进行抗抑郁的治疗可以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进展。

相反,如果任由老年抑郁症的发展,不仅会加重认知衰退,和情绪相关的癌症、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等疾病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抑郁症有遗传易感性,还会互相影响,如果某一家庭成员得了老年抑郁症不能得到有效干预治疗,负性情绪还会相互影响,也可能会诱发其他人发生抑郁症。




正视疾病 丢弃病耻感  是治疗的第一步

很多老年人生怕因为抑郁症给自己扣上“心眼小”“想不开”“作”的帽子,这种病耻感让他们无法正式自己的真实感受,离治愈越来越遥远。

“子女是老人和医生之间非常重要的桥梁,子女认识到该病并且要帮助老人正视疾病,了解疾病。”邵恒表示,如果家人出现了睡眠差、头昏、乏力,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慌,肩背疼痛、四肢关节或周身的疼痛,就可以到老年医学科寻求抑郁症相关的诊断。医生会根据个体化的差异,进行药物的小剂量的滴定,直到达到药物浓度的稳态,并监测药物对于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在多药共用的时候,多学科联合评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出安全的用药指导。同时关注老年人在服用安眠和镇静药物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跌倒坠床、衰弱的风险。老年患者担忧的用药问题统统交给医生。

邵恒强调,只有当家属关注、老人丢弃病耻感、多学科医生联动,老年抑郁症患者才能够更早被确诊,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收获更高的晚年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