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在任何时候都是昆华人的第一使命。面临现在的困难,省一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保障诊疗秩序、加强急危重症救治为新的工作重点,主动识变应变,统筹优化救治工作,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坚定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彰显了新时代的“昆华精神”。 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省一院发热门诊每天接诊量近100人,大多为新冠抗原阳性人员,近期更是接收了40多位发热孕妇,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在接诊时,不仅要第一时间研判病情,更要对因感染新冠后慌张失措的患者给予安抚和保护。 为了及时扩容增量发热门诊,医院在原有标准发热门诊基础上,将急诊科一楼增设为“发热门诊”区,优化儿科门诊、儿科发热门诊,达到发热门诊诊区扩增,医护人员扩容。同时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快速抗原检测、快速甄别、快速处置,药事服务前移,将昆华药房开到了发热门诊,围绕发热门诊功能就诊区,调度“双抗一退”药品前移至急诊片区药房,实施“诊间结算”,有效缩短了发热患者取药时间。 在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急诊内科,近期每天接诊100多人,12月7日至今,累计接诊1500余人,其中多为患有基础疾病、因感染新冠诱发的危重症病例。有27岁的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有91岁的新冠感染患者,因为自身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病,导致多脏器出现衰竭。好在经过及时抢救,他们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能一次又一次在危急时刻从死神手上抢回鲜活的生命,急诊内科平时注重经验积累和技术精进的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室每周一次的病例分享和小课堂,随时开展的技能实践,让急诊医护团队具备了比较全面的急危重症知识技能。再加上近三年来,大多数医护人员都多次参与云南医疗队奔赴武汉、上海、老挝、贵阳、西双版纳、瑞丽等多地抗击新冠疫情,对新冠感染病例救治积累了不少经验,这让科室坚定了要以更早更快找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关键点为突破口。 急诊医护人员现已能熟练掌握床旁重症超声、床旁血液净化和床旁气管镜诊治,更是全省首个能独立运用ECOM(体外人工膜肺)技术的急诊科,这些都是不容小觑的救治实力。上周,科室就救治了一位27岁的患者,他感染新冠后在独自隔离时晕倒,呕吐物吸入气管引发了窒息,因外院无法抢救转到省一院,急诊医生第一时间运用床旁气管镜吸出呕吐物,才让当时已经呼吸衰竭的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能力越强,责任越重,面临科室救治压力大,危急重症患者多,急诊内科主任陈国兵和护士长关万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连续多天坚守岗位。12月18日,陈国兵和护士赵天健更是在抢救病人过程中一度晕倒。关万高还在办公室搭了一张行军床,以便留守岗位随时迎接新的救治任务。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团队所有人都坚持忘我奋战,规培医生看着带教老师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上24小时班,他们也主动报名跟着老师上班,一开始感到压力太大的学生,在经过1周的工作后,和带教老师感慨:“老师,我现在不害怕了。” 在战“疫”决胜的关键时刻,全体昆华人同担当、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贡献出自己的涓滴之力,我们定能迎来全面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