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昆华战“疫”故事 | 陈佳:在战“疫”中淬炼青春本色
发布时间:2022-08-10 浏览量:1417 次 来源: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援助多地抗击新冠疫情典型人物事迹系列报道
看见昆华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各级党组织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党政领导干部担当作为、靠前指挥,在2022年,还有越来越多的“昆华人”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奔赴上海、边境、境外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朝乾夕惕,英勇奋战,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听一听陈佳的故事。



陈佳

QQ截图20220810081518.png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护师
云南援沪医疗队护理部干事

2022年4月11日,工作还未满两年的陈佳主动请缨跟随第二批云南省援助上海市疫情防控医疗队踏上了援沪的征程,经验缺乏的她不知迎接她的将是何挑战。

陈佳是云南援沪医疗队护理部干事,负责协助云南援沪医疗队护理部主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戴艺的工作。一到上海,她们马上投入战斗,在上海开平路方舱开舱筹备工作中连续奋战了两个通宵。方舱医院顺利开舱后,在面对上海疫情严峻,医疗资源紧张的形势下,云南医疗队护士们除了在方舱负责护理患者,出了方舱,还可能被紧急抽调到社区进行核酸采样。随着工作的有序推进,为了降低感控风险,护理部专门组建了社区应急核酸采集队,这才让护士的工作分工进一步明确下来。




  QQ截图20220810081529.png  

在那里,任何人力物力都不能浪费。为了提高效率,作为外采核酸队主要负责人的陈佳,希望能将外采流程不断进行优化、对接协调工作做得更好,以便队员顺利完成社区核酸采集任务。为此,她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白天她要协助完成方舱的护理管理工作;到了晚上,由于社区次日的核酸采集需求会陆续发来,陈佳随时待命,时刻保持通讯畅通,有时在凌晨2点都会突然增加外采任务,她就要在主任戴艺的指导下立即完成核酸外采工作人员的紧急抽调,负责与上海黄浦区卫健委及社区人员的沟通协调,并提前分配好负责每个社区的外采小队,通知队员的外采任务,确定各个小队的交通车辆和接送事宜。第二天清晨,她要在7点前按车辆分装好每支小队的核酸采集物资、感控物资和应急处置物资。但这也意味着,外采的队员们起码头天晚上能睡个踏实觉,第二天一早做了核酸后,就能根据安排好的计划,很快集结出发到各个社区。最多的一次,她一晚上安排好了150人次的外采任务。

QQ截图20220810081538.png

开始到社区外采,陈佳又有了新的担忧。对于队员来说,社区里的花坛、树枝、桌角,都可能刮破防护服,很多未知风险都可能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凶手”,因此外采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谨慎小心。四月的上海阴雨连绵,这会降低防护服的防护效果,队员们不得不在防护服外面套一件雨衣,行动起来更加不便。为了保护好外采队员们,陈佳多次和外采队一起出任务,梳理工作联络流程,并和每位领队反复确认应急处置方案,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6个小时,是一套防护服最长的使用寿命,为了在有限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外采任务,队员们只要穿上了防护服,就不能吃饭、喝水和上卫生间,否则一次户外的穿脱防护服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风险。但即使是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风险,所有队员一直用积极饱满的精神面貌,完成一天又一天的外采任务,并且获得了社区和居民的肯定。“合作了几次后,好几个社区总是夸我们配合度高,认真负责,还指定要云南医疗队专门负责他们社区。”陈佳说到这些的时候,眉眼都忍不住微微抬起,透露着自豪。




QQ截图20220810081548.png

从4月15日开始,云南援沪医疗队累计派出护士21批共1693人次参与上海黄浦区的社区核酸采样,累计采样数39.41万人份。此外,为了配合好戴艺主任的工作,陈佳还需要动态掌握云南省医疗队736名护理人员分布情况,协助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对病区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协助处理紧急突发情况,定时完成各类工作量统计的日报。

为了完成好这些工作,陈佳在援沪期间常常要熬到后半夜。只有一天,她在夜里12点半就“早早”睡下,但可惜没睡多久,又被电话叫起来继续工作。并且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一直持续到返回昆明,在酒店集中隔离的时候,她仍然每天早起晚睡,为了将相关数据以最快速度进行统计和总结,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QQ截图20220810081557.png




5月31日,就在上海全面解封的前夜,陈佳收到了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上海社区负责人发来的感谢,想起一起战斗的日日夜夜,顿时热泪盈眶。“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有责任和担当,感谢医院让我们有幸能在这场战“疫”中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感谢领导在援沪期间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让我收获颇丰,这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