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昆华战“疫”故事 | 王宇:全力守“沪”,做好云南医疗队的后勤“兵”
发布时间:2022-07-15 浏览量:1503 次 来源: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援助多地抗击新冠疫情

典型人物事迹系列报道


看见昆华力量


开栏语: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各级党组织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党政领导干部担当作为、靠前指挥,在2022年,还有越来越多的“昆华人”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奔赴上海、边境、境外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朝乾夕惕,英勇奋战,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王宇的战“疫”故事。

















































王宇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干事

援沪期间任开平路方舱医院后勤安保部副部长、教育学院方舱医院后勤安保部部长


在上海奋战40多天后,王宇无意间完成了一件很想做但一直没成功的事——成功减重10公斤。

随第二批云南援沪医疗队到达上海后,王宇被任命为开平路方舱医院后勤安保部副部长,而后勤安保部也是医疗队里第一个到达现场开展工作的部门。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时间赛跑,尽快将云南援沪医疗队接管的上海黄浦区开平路方舱医院改造完成,以便能尽快接收患者。

但其实,对于分配到后勤安保部的队员来说,最先面临的挑战其实是身份的转变。为了能让医疗队快速运转起来,无论是什么专业出身的队员,都要适应全新的工作领域——防护消毒物资和药品耗材保障、物业安保、办公生活保障、仓库管理、医疗废物处置。

随着医疗队又接管教育学院方舱医院后,每一天,后勤安保部的队员们就坚守在2个方舱医院外,成了方舱医院和外界连接的唯一管道。他们和当地政府、公安、消防、物业迅速紧密联系起来,在指挥部的部署下,为方舱医院建立起了通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后勤安保部还联合多部门制定了《方舱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及流程》《方舱病区发生冲动暴力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等一系列流程和规范,以保证方舱能正常运转。

更多的时候,他们每天都在为接踵而至的问题而奔忙。例如水电故障、基础设施损坏、卫生间堵塞或漏水、垃圾清运、维持病区秩序,还有因暴雨和高温等带来的各种问题……

其中最难克服的“敌人”应该是物流。方舱的防护消毒物资、一般常用药品、慢性病常用药品、急救医疗设备、常用医疗物资和办公物资都由后勤安保部负责协调。受疫情影响,物流很不通畅,有段时间,方舱连办公用笔和纸都很难供应,如果遇到患者有个性化的药物需求时,就难以保证。这个时候,王宇和队友们就会很着急,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尽力将患者急需的药品送到他们手中。

王宇和队友们除了做好基本的保障外,还想办法尽量把舱内病患的生活保障得更好些。为了药物发放更有效率,王宇和队友们用闲置的纸箱改造成一个个临时药柜;在气温升高时提前准备电风扇及驱蚊液;得知当天有暴雨,及时在医护通道加装遮雨设施;为了病区和外围保持信息沟通流畅配备了手机和对讲机;为让患者的一日三餐更有营养,他们还想办法协调到了乳制品、鸡蛋和水果。有一次,当得知方舱内的队友们想给一位老年患者过生日,他们在办公用品紧缺的情况下,多方协调,终于把水彩笔和白纸送进方舱,将祝福送给老人。

每天临睡前和起床后,王宇会把能够想到的问题都想一遍,生怕有遗漏而没有落实。直到回到昆明,王宇还在耿耿于怀:4月份上海还有些偏冷时,曾有舱内的队员希望能有一件保暖内衣,他一直记着,每次采购物资都会去协调。但因为疫情防控条件的限制,直到援沪任务完成返昆时间,这件衣物还是没能采购到。

“虽然后勤保障部的队员们不能像其他队员一样,进入方舱开展救治工作,为感染新冠病毒的上海市民消除病痛,但我们尽全力做好‘大后方’的每一项工作,让我们的队友们能够安心入舱工作。看到方舱内患者的症状减轻、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顺利出院,就会感到特别幸福。” 王宇说,很幸运和自豪能够成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云南力量中的一员,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体现了一名昆华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