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云南省血液病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云南省最早的中国人自办省立医院,1992年在云南省率先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现已成为云南省疑难危重疾病救治中心,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和急救救援、涉外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际救援定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单位、全国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发挥信息优势示范医院、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医院”、人民网“2017年度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等荣誉。2018年、2019年度连续两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分获全国第68名、第60名的好成绩。2020年,年总诊疗人次26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14万余人次,编制床位2000张。有入选国家和省级各类人才项目百余人。
学科建设特色彰显。医院现设临床医技科室64个,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5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省级创新团队7个,省级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质控中心7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所、研究中心25个。是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等。
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医院在危急重症救治、微创医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检测技术、肿瘤综合治疗、细胞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缺陷筛查诊断等领域均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在省内率先实施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腹腔镜巨脾切除门奇断流手术、减孔腹腔镜手术、内镜(ESD/POEM)4级治疗技术等,并广泛成熟运用于临床。
科研创新引领发展。近3年,共获各类科研基金4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项);获省部级和厅级科研成果奖47项,发表SCI论文193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98.751;已主编出版专著59部。院士工作站4项新技术获评省科技厅“科技入滇”重大落地成果,“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等不断填补省内空白;“地中海贫血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获第三届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重教学面向海内外。医院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各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8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个,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基地和培训中心9个,省级继教基地15个,远程医学教育和诊疗中心1个。现有临床带教教师992人,其中硕、博士生导师294人,规范化培训师资近700人,医学模拟骨干师资52人。医院承担昆明理工大学等15所院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年均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住/专培医师2100余人,在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中,通过率连续多年居省内前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于2017年成为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培训基地,2018年普通外科学、新生儿围产期医学和内科老年医学成为第二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专科培训基地,目前有在培专科医师46人,国家级专培师资43人。
按照国家2021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试点专科招收工作通知要求,现就我院2021年专培招收工作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招收原则
二、招收专科及名额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内科老年医学、新生儿围产期医学、普通外科学等4个专科,2021年共计划招录15人。
三、招收对象
(一)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取得合格证书并自愿参加专培的临床医师,招收专业来源见附表。
(二)未参加过住培但已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根据工作实际,经单位同意后,可自愿申请参加培训,申报专科应与本人所在的临床工作岗位相符合。
四、专科简介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省一院PCCM)成立于1983年,是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云南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云南省呼吸内科临床重点专科、钟南山院士工作站、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单位。建设有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微创检查及介入治疗、呼吸道病毒检测、诱导痰检测、肺功能检查、云南肺癌基础研究、呼吸系统慢病管理、睡眠呼吸疾病诊疗等几个重点研究发展方向为特色的亚专业组。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干部保健科于1957年成立,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老年病专业科室。现开放病床294张,科室由4个病区、12个亚专科、多个特色门诊及护理专科门诊、重症监护室、老年康复治疗室、独立功能检查室组成。科室有医护技人员共172名,医师67名,护士100名,技师3名;主任医师14名,副主任医师15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53名;博士及在读博士9名;硕士及在读硕士47名。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已通过国家级老年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验收,是“国家老年中心云南分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合作单位”、云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基地”、国家级老年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协作基地”、云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云南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保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华西医院)、云南省董碧蓉专家工作站。
近五年来科室承担了科室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厅级项目17项,获得国家级专利17项,发表SCI论文17篇,发表北大核心期刊45篇,普通期刊,70余篇;获得省级三等奖2项,获得厅级二等奖1项,获得厅级三等奖3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19部。与省内多家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疗教学合作关系。
目前,科室在新门诊大楼开设:老年病多学科诊疗门诊、老年病综合评估门诊、全科门诊、骨质疏松门诊、记忆门诊、头痛门诊、缓和医疗门诊、老年心理咨询门诊、脑血管病门诊、老年康复门诊、戒烟门诊等特色门诊;开设了老年心血管、老年呼吸、老年神经、老年消化、老年内分泌等老年病各亚专业门诊。
老年医学科医师均为一专多能,“以病人为中心”,以综合评估为基础,进行全面的预防、治疗和分层管理,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医学科在医院建立了骨质疏松、脑卒中筛查与防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等MDT团队,为老年常见多发病进行多学科诊疗;科室内每周开展老年病综合评估、多学科联合查房,从各亚专科及心理、营养、药剂、护理、社会支持等方面,多角度讨论多病并存老年及疑难重症患者,提出各交叉学科间的诊疗建议,解决诊疗过程中的难题,拓展老年医师的整体医学思路。
此外,科室将在安宁投入使用的新昆华医院老年医学中心,拥有普通床位216张,康复养老功能床位近五百张;将开展老年病分层管理,从临床危急重症的诊治、中长期照料、到临终关怀,形成面向东南亚“医、康、养一体”的老年医学中心。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成立于1952年,是云南省儿科学会和云南省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云南省儿科重点学科及省儿童疑难疾病研究中心,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新生儿与围产期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云南省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住院部分为普儿区、新生儿病区及PICU三个病区,设有新生儿、肾脏、神经、内分泌、风湿免疫、呼吸、心血管、血液、康复、消化共10个专业组。
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成立于2003年,是“云南省新生儿科学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云南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 国家级新生儿围产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3人(其中2人在读),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其中2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新生儿病区建筑面积2084平方米,编制床位157张,分两个病区:6号住院楼10楼编制床位55张,实际开放床位70张,其中NICU病床26张;5号住院楼7楼编制床位102张,其中NICU病床20张。基地配备了完善的监护抢救转运设备,包括转运呼吸机及暖箱,无创呼吸机及常频、高频呼吸机,床旁B超、脑功能监护仪和亚低温治疗仪等,并已申购新生儿CRRT及NO吸入治疗仪。每年收治来自全省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危重新生儿600余人次。NICU开展HFOV机械通气技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技术及动态脑功能监测技术、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换血技术、肺动脉高压的综合治疗技术、极低与超低儿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及PICC技术、有创血压监测、脐静脉、脐动脉置管术和床旁超声监测,高危儿随访及康复治疗技术等,提高了危重新生儿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极低体重儿存活率95%,超低体重儿存活率80%以上,达到国内发达地区水平。
专培基地有责任导师5人,均获得国家专培师资证书,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1名,3人为硕士生导师。近5年在研科研基金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4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获省级及厅级科研成果4项。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是我省建立最早的临床专科。自1939年建院即成立至今,历经了近80年的发展,我国数位著名的医学专家曾在我科工作。经数代医学家的努力积淀,目前已建成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专科,专科特色鲜明,研究领域广泛,是医院的重要学科。从1988年至今,是云南省普通外科专业临床重点专科、云南省胃肠外科创新团队、云南省肠外营养研究中心、云南省普通外科学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微创中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黎介寿院士工作站。
普通外科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包括普外一科、普外二科、肝胆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中医肛肠科、重症医学科(ICU)和麻醉科等病区。秉承“大专科、亚专业”的格局,建设有胃肠道疾病、肿瘤、介入和腹腔镜微创、血管、肝胆胰疾病、乳腺甲状腺疾病、肛门肛管疾病、重症医学和麻醉等几个重点研究发展方向为特色的亚专业。
全基地共有医护人员453人(医师184人,护士269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床位376 张,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教学器具。近五年来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项目和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基金多项;发表SCI论文23篇,北大版核心期刊和科技核心等期刊200余篇。
五、报名程序
本次专培招生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报名时间
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拟参加专培人员需于2021年7月16日至7月30日,登陆中国医师协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 网址:https://st.ccgme-cmda.cn/login.html),查阅招收简章,进行实名注册,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和志愿,完成填报。
截至8月20日,根据首批招录情况,可能进行补录。补录办法和报名时间在我院网站另行公告。
(二)现场确认时间
2021年7月30日08:30-10:00
(三)现场确认地点
云南省第一人医院(昆明市金碧路157号)一号门诊楼12层1203室
(四)现场确认内容
医院对报名者的申请材料统一进行审核。报名者应按顺序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签名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报名表》(平台打印);
2.个人简历一份;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7.《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8.外语水平合格证明(获得大学外语四级证书或四级成绩达到426分及以上);
9.委托培训人员提交由委派单位签字盖章的推荐同意书(原件)。
六、录取程序
(一)招录考试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能力面试考核两部分,原则上考核范围和难度以相关专业本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标准以及结业考试难度要求为基础,兼顾本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要求,重点考核招收对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综合能力。
1.理论考核:中国医师协会各专科委员会统一组织命题,内容包括本专科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试题为100道客观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形式为在线闭卷考核,时间:8月3日上午09:00-11:00,由医院教育科组织实施。
2.临床能力面试考核:包括临床思维能力(病例分析)、临床实践技能(病史采集或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临床沟通能力和技能操作。考试时间:8月3日下午14:00开始,由医院教育科组织实施。
(二)录取
拟于8月12日前完成,根据考生综合成绩(笔试50%+面试50%),经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专委会审核认定后,择优录取。
(三)报到时间
2021年8月30日前,具体另行通知。
七、待遇保障
(一)培训期间我院与培训医师签订培训协议,单位委培医师与委派单位和培训基地签订三方培训协议,培训结业后回委派单位工作。
(二)本院聘用的编内、外职工,在本院基地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原待遇和人员关系不变;工资以财政补助为基数,不足部分由医院补齐;参加专科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可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医疗组长竞聘与考核中作为加分项目;参加专科培训并取得合格证者,可在医院人才培养项目遴选、招聘岗位中作为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条件。
(三)劳务派遣和外单位委托培养医师享受财政补助、全勤补助等。
(四)培训期间,专科医师除享受财政补助外,其奖励性绩效差额部分由所在轮转科室考核后给予相应补足。
具体参照《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薪酬管理办法(试行)》(云一医发〔2018〕208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云一医发〔2019〕214号)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关于印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云一医发〔2019〕215号)执行。
八、联系方式
(一)教育科:江老师,电话:0871-63638064
(二)招生专科
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王盛兰,电话13908864352
2.老年医学:张海燕,电话13888500793
3.新生儿围产期医学:许小艳,电话13150753675
4.普通外科学:杨蔚,电话18987289155
(三)网上报名技术咨询:400-001-8080
我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能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条件,保证培训质量。欢迎广大有志医师报考!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2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