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记录·扶贫故事】扶贫下乡走访记
发布时间:2019-08-01 浏览量:531 次 来源:

【微记录·扶贫故事】扶贫下乡走访记

2019年6月29 日,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和部署,我与省一院派驻文山州西畴县鸡街乡王家塘村委会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胡光阔,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到省一院挂钩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

按照计划,我们走访的片区共有3个村委会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晨07:30,我们从县城出发,山路崎岖,路面不宽,过往车辆穿梭于山间,驾车视野不是太好,翻过一座山接着又是另外一座山……都不知道走了几个山头。到了王家塘村小寨村小组,30公里的路程,行驶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走进第一户建档立卡户邓宗云家,跨进铁门,邓宗云正在做木活,门口摆着未上漆的100多个凳子,7张桌子。看见我们进来,他赶紧停下手中的工作,满脸笑容的迎了过来。“胡书记,您们来了!”拍拍手上的灰尘,邓宗云带我们进屋里坐下来话话家常。我好奇的问他为什么做这么多木活?他说是一个厂家预定的,这几天正在加班加点干活。家里还养着10头猪,种植3亩苦参,家里就他一个人,媳妇在广东打工,两个孩子在读书,但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我问他累不累,身体怎么样,“不累啊,我身体很好,现在党的政策好,再苦再累也要好好生活,要让孩子安心读书,不能辍学回家”,他笑着说。其实,我心里明白,邓宗云靠自己的木活技术,勤奋劳动,努力创造幸福生活,让孩子有出息。在邓宗云家约交谈20分钟,他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我们帮他挂好“明白卡”,他在“明白卡”上写下了幸福感言。

image.png

了解木活加工情况

刚走访不久,接到村委会临时通知扶贫工作队员开会,我们又驾车回到村委会。会后,我去看了下胡光阔在村上的住处。他的房间比较简陋,仅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床头柜,光线也比较暗。我发现床头柜上居然还放着一台呼吸机,就问胡老师怎么还配呼吸机了?胡光阔告诉我,他患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影响睡眠质量。为了身体健康,也为了保障驻村期间开展工作的质量,就购置一台呼吸机放在村委会的宿舍,每天晚上带着呼吸机睡觉。

午饭后,我们接着走访。刚刚到神龙朝村小组,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车辆无法前行,只能停在路边等雨停。想着今天还有很多家要走访,希望雨快点停下来。约半个小时后,雨慢慢小了,顶着毛毛细雨,我们接着走访。每到一户,我都坐下来了解目前农户的困境及出路,需要什么技术等等。我也详细了解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询问他们身体健康状况,给村民讲解一些健康常识。这里的很大一部分农户,家中养牛、养猪,种植苦参等发展产业,家家参与合作社抱团发展。

来到田家塘村小组冯育海家,在政府和医院的帮助下,他家新建了两层平房。冯育海以前外出务工时头部受伤,只能在家中靠种地和养殖增加收入,他现在把老房子改建成养殖场,发展养殖业。家里有母亲,哥哥已故,留下两个孩子,与冯育海一起生活,并由他抚养。侄女冯光美现读初中一年级,小时候左手烫伤,致掌、指关节间形成粘连,限制了关节活动,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但成绩较好。我仔细地给冯光美检查了手的受伤情况,耐心地给她讲解了治疗方法。

image.png

为群众体检

每个村之间离的比较远,我院挂钩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的地方也比较分散。走着走着,天色已晚,这一天我们共走访18家,我为7人做了体检。

一天的下乡走访,让我感触颇多。在脱贫攻坚路上,有艰辛和汗水,但也有感动和收获!“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勤劳双手,改变贫穷面貌,日子才能越过越好。我们不会因困难而退缩!我们要共同努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